地平線CEO余凱的五個智駕“暴論”,竟贏得滿堂喝彩?
在4月18日舉行的2025地平線年度產品發布會上,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博士發表多條智駕“暴論”,從“芯片+軟件”的不同視角,分享智駕熱潮下的冷思考,不求正確,希望能啟發大家的思考。
暴論一:99%用戶數據是不值得學習的
回顧搜狗、淘寶網、抖音等平臺的發展,可以發現,互聯網時代的產品邏輯是“洞見人間煙火”,本質上是鏈接,得流量者得天下,得用戶者得天下。而來到AI時代,產品邏輯是“逼近世界真相”。正如AlphaGo通過學習人類的數據,最多達到人類的9段圍棋水平,而通過不斷迭代自身的算法設計,能夠達成10段甚至13段的水平。
換言之,AI時代下,人類行為數據沒有價值,99%的用戶數據不值得學習。智能駕駛只有通過自我學習,才能真正超越人類駕駛水平,逼近“駕駛之神”。
余凱認為,這個目標是最終可以實現的,悲觀估計可能10年,樂觀估計可能5年。
暴論二:AI革命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后一次科技革命
當AI技術逐漸逼近宇宙運行的本質規律時,我們或許正在見證人類歷史上最后一次科技革命。這不禁令人聯想到愛因斯坦的科研范式——這位從未操作過實驗儀器的物理學家,16歲起就通過純粹的思想實驗,在思維宇宙中構建出狹義與廣義相對論的理論大廈。這個案例揭示了一個顛覆性認知:探索終極真理的鑰匙,可能不在實驗室的物理儀器中,而存在于超驗的邏輯推演體系里。
從這個視角看,AI革命對人類文明的顛覆性在于,它或許將徹底改寫科技創新范式。當人工智能系統具備自主探索物理規律、推導數學定理、解析生命密碼的能力時,人類引以為傲的科學發現機制將被重新定義,AI正在從輔助工具進化為科學發現的主體引擎。
暴論三:十倍速技術斷層時期的求勝戰略:以快打慢,以高打低。
歷史進程中存在特定的爆發期——當某項關鍵技術實現十倍速突破時,往往引發產業格局的顛覆性重構。這印證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“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”的鐵律——當某個領域出現十倍級生產力躍升時,既有的產業秩序必然重組,傳統巨頭被迫退場,新興勢力快速崛起。
余凱指出,參考個人電腦時代、智能手機時代的產業發展規律,智能駕駛就是智能汽車的基帶,無論自研還是第三方合作都只是招式,“以高打低、以快打慢”才能跟上技術進步和時代更迭。
暴論四:L3/L4/L5的前提是足夠好的全場景輔助駕駛
什么是L3?地平線給出了自己的理解:L3是受限但清晰ODD邊界的L4,加上全場景L2輔助駕駛。余凱說,“行百里者半九十,在用戶價值的兌現上,整個行業才剛剛開始。”
暴論五:技術進步同樣會帶來技術“平權陷阱”
余凱提出了一個生動的類比:雞兔同籠問題在小學時是一道奧數題,到初中學習了二元一次方程后就是一種普通題;智能駕駛技術也是如此,昨日的獨門絕技,放到今天就是標準解法。
他強調:“看似炫酷的技術,并不會帶來真正的領先性與差異化。干好苦活累活、做好經驗積累、提高體系化的組織文化與能力,才能打造真正的技術護城河,避免陷入技術平權陷阱。”
最后,余凱建議行業還是得回歸冷靜。“雖然當下這么喧囂,但是地平線還是更愿意做狂飆中的冷靜者,悲觀中的篤定者,并繼續的前行。”他的話贏得滿堂喝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