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飛凌XENSIV傳感器技術:協同創新與場景化應用探索
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向智能化、集成化加速演進的背景下,英飛凌憑借XENSIV™傳感器產品矩陣,持續拓展其在汽車電子、工業物聯網和消費級設備領域的技術布局。
在第三屆深圳國際傳感器與應用技術展覽會(Sensor Shenzhen)上,《國際電子商情》通過與英飛凌消費、計算與通訊業務大中華區產品經理蔡瑩瑩的對話,從技術戰略、邊緣計算融合、新興場景突破等維度,解析英飛凌的智能感知技術發展路徑。
IoT集成趨勢下的協同發展戰略
隨著越來越多的IoT設備和平臺開始集成,物聯網設備之間不僅提升了數據互通的效率,還降低了系統部署的復雜性與運維成本,為智慧城市、工業自動化等領域提供了可擴展的技術基礎。
然而,集成化進程也面臨設備兼容性、安全風險等挑戰,需通過標準化協議與開放生態進一步優化,以確保技術應用的可靠性與可持續發展。
面對物聯網設備高度集成化的產業需求,英飛凌通過“場景解構-軟硬協同-生態閉環”三位一體策略,推動多傳感器技術的融合發展。
(1)場景驅動的精準開發
首先,英飛凌聚焦實際的用戶場景,深度挖掘用戶的使用需求。
在智慧生活時代,技術創新的本質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轉變。我們正從單純的“功能實現”邁向“體驗升華”的新紀元。英飛凌XENSIV™傳感器的設計哲學,是建立在對用戶日常生活的深度理解和場景化思考之上。這種思考不是簡單的技術堆砌,而是直達用戶體驗的核心痛點。分享兩個實際案例:
- 數字Mic家族,一大特點是IP57防塵防水。這是充分考慮到多樣環境下的適應性,防塵防水能帶來更好的性能防護。
- 在老年用戶跌倒檢測的細化場景里,大部分用戶對攝像頭極其敏感。非接觸式的毫米波監測接受度高,因此英飛凌采用雷達方案實現精準檢測。
(2)硬件與算法的協同進化
在設計硬件的同時,英飛凌還輔以軟件,目的獲取更精準的數據。以英飛凌的CO2氣體傳感器為例,不僅做到超小體積,還在小體積上集成了校準算法,保證數據在長時間工作上數據偏移盡可能的少。
(3)生態系統的閉環構建
生態閉環是智能時代的必然選擇。一方面,英飛凌更致力于傳感器產品的補充和豐富,保持場景的閉環。另外也會和眾多的生態伙伴一起,深入合作,真正做到完整的“感知-決策-優化-服務”閉環。
“英飛凌XENSIV™傳感器在IoT領域的場景化布局可以用‘聚焦場景、精準感知、智慧賦能’來概括。”蔡瑩瑩總結道。
邊緣智能時代的技術布局
物聯網設備的另一個趨勢,是本地化實時處理。邊緣計算允許數據處理在網絡的邊緣進行,而不是全部傳輸到云端,這減少了延遲并提高了效率。
針對AIoT設備本地化處理需求,英飛凌的XENSIV™傳感器在“傳感+邊緣計算”領域進行了四大技術部署:
(1)保持傳感器技術創新
傳感器類型豐富:XENSIV™傳感器涵蓋了多種類型,包括壓力傳感器、MEMS麥克風、環境傳感器、ToF 3D圖像傳感器以及雷達傳感器等。產品的多樣性使其能夠捕捉各種類型的數據,為邊緣計算提供了全面的數據基礎。
高精度傳感:例如,基于光聲光譜(PAS)技術的XENSIV™ PAS CO?傳感器,精度可達±30ppm ±3%的讀數,能夠為邊緣計算提供高質量的數據。
(2)與邊緣計算芯片的集成
PSoC™ 6微控制器:XENSIV™連接傳感器套件集成了PSoC™ 6微控制器,該控制器具有高能效和高性能處理能力。這使得傳感器套件能夠在邊緣執行復雜的數據處理和分析,減少向云端發送數據的需求。
60GHz雷達傳感器:60GHz雷達傳感器可用于精確傳感,當與邊緣計算芯片結合時,能夠實時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,適用于運動檢測和目標跟蹤等應用。
(3)軟件和開發工具
ModusToolbox™:XENSIV™傳感器配備了來自ModusToolbox™的代碼示例和庫,這是英飛凌軟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開發人員可以使用ModusToolbox™快速開發特定功能,加速新傳感器應用場景的創建。
傳感器云控制平臺:英飛凌傳感器云儀表板通過AWS云服務架構簡化了用戶界面,使快速原型開發變得更加容易。它還可以根據實際部署進行擴展,并為監控多個設備提供統一的控制界面。
(4)系統解決方案和原型開發平臺
連接傳感器套件:XENSIV™連接傳感器套件提供了快速的物聯網原型開發體驗。它具有小巧的外形,支持交流和直流傳感,并集成了Wi-Fi和藍牙5.0組合無線電模塊。該套件能夠無縫集成到ModusToolbox™中,并支持安全的云設備注冊和管理。
Shield2Go:針對不同傳感器,提供了各種Shield2Go套件,例如適用于微控制器的XMC2Go套件和適用于TLE493D 3D傳感器的 Shield2Go。這些套件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一種靈活且便捷的方式,以便基于XENSIV™傳感器開發邊緣計算應用。
MEMS麥克風的技術突圍
隨著語音交互和遠場拾音需求的增加,MEMS麥克風技術同樣面臨著新的挑戰。蔡瑩瑩分享了四個方向:
首先是用戶需求的挖掘和體驗的重構。在智慧生活時代,真正的技術革新不是參數競賽,而是從用戶真實痛點中重構體驗。MEMS麥克風的設計初心,是通過層層深入,挖掘需求本質,將技術隱形于自然交互中,優化用戶的體驗,賦能智慧生活。
其二是無感化精準化的設計。無感是通過更小,更輕,更智能的設計將智能產品植入人們的生活,人們在使用中不會再感知冷冰冰的機器。同時保證產品的高性能高精度。這就需要精巧和緊湊的設計,同樣這是英飛凌設計一直追求的方向和平衡。
其三,做到時時貼近市場。就像英飛凌在Sensor Shenzhen上將新品第一時間帶給大家,希望大家通過使用產品的實際感受,第一時間反饋給英飛凌的工程師們,一起交流,相互學習,共同為更好的產品做準備。
最后,英飛凌會時刻保持創新。公司目標不僅是滿足當下需求,更在于未來。不斷創新才能使我們為未來5-10年的語音交互革命奠定硬件基礎——讓設備真正具備“人耳化”。
“挑戰也意味著機會,”蔡瑩瑩表示,“英飛凌擁抱挑戰,擁抱機會。”展望未來,三類新興應用將顯著推動英飛凌XENSIV™ MEMS麥克風的需求增長:一是智能眼鏡(Smart Glass),這類設備對輕量化、微型化、低功耗和戶外抗噪能力提出嚴苛要求。二是會議系統領域,其核心需求聚焦于高精度語音捕捉與環境噪聲抑制。三是智能家具,其語音交互升級也將持續催生高性能麥克風需求。
結語
作為全球功率系統和物聯網領域的半導體領導者,英飛凌通過“硬件創新+算法賦能+生態共建”的技術三角,正在重構智能感知的產業邊界。其場景驅動的開發邏輯和快速迭代能力,為物聯網設備從“功能實現”到“體驗升維”提供了完整的技術路徑。隨著XENSIV™產品矩陣的持續完善,英飛凌的智能感知技術將加速滲透至更廣闊領域。